云谬生活 > 历史 > 正文

​战国七雄之韩国历史简介 BC403-BC230

2023-10-28 22:52 来源:云缪生活 点击:

战国七雄之韩国历史简介 BC403-BC230

简史

国姓:姬姓韩氏

爵位:侯爵,前315年称王

国都:1。阳翟(河南禹州)2。新郑(河南新郑)

始封此国者:周威烈王

兴亡时代:前403年至前230年

消亡缘由:被

秦国

所灭

史书记载:史记(卷45:韩世家)

韩是古国名,东周战国七雄之一,后世

历史

学家将韩、魏、赵、秦、楚、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。韩国疆土首要包含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,初都阳翟(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),灭郑国后迁新郑(今河南郑州新郑)。

中国

古代

史中,

西周

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,华夏区域晋三分为韩、赵、魏三家。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

西周

时期,周朝实施

分封制

,大封诸侯。周成王时,周公旦摄政,停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、蔡叔的暴乱。周成王再次分封,封其弟于唐,号唐叔,国在燕国之西,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。因在晋水,后改成晋,韩国的祖先春秋时为晋国大夫,受封于韩原(今山西河津县东北)。春秋末年,韩贞子迁于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西南)。

公元前403年,韩、赵、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供认,正式位列于诸侯,韩国树立。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子孙,建都于阳翟(今河南禹县)。公元前375年,韩哀侯灭郑,迁都新郑。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,来源于

三家分晋

:春秋末年,晋国大夫赵襄子、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算智伯,然后再将晋的领地分割,成为三个诸侯国。后世历史学家将韩、魏、赵三国与秦、楚、燕、齐合称战国七雄。初都阳翟(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),灭郑国后迁新郑(今河南省郑州)。

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。他用

法家

申不害为相,内政修明,韩国成小康之治。因为地处华夏,韩国被魏国、齐国、楚国和秦国围住,所以彻底没有开展的空间,疆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,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,于前230年消亡。

韩国最闻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,他是韩国贵族,其思维却为秦国所用。

历史沿革

来源

韩国来源于三家分晋,春秋末年,晋国大夫赵襄子、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算智伯,然后再将晋的领地分割,成为三个诸侯国。后世历史学家将韩、魏、赵合称为三晋。

强盛

韩国北临魏赵,东有齐,南有楚,西有秦,四面受敌。幸而韩国以其闻名的武器--弩,为各国所害怕。所谓“全国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”,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,“远者括蔽洞胸,近者镝弇心”。除此以外,韩国的剑也反常尖利,皆“陆断牛马,水截鹄雁”,“当敌则斩坚甲铁幕”。前375年,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华夏传统古国郑国。而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,内政修明,国成小康之治。

陵夷

因为地处黄河中游区域,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围住、西有秦国、南有楚国、以及有其时已很单薄的东周(洛阳),彻底没有开展的空间,疆土在七国之中最小,屡遭列强欺负。早年现已为魏齐之间的争霸本钱,于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成果。秦楚争霸时,秦又挟制韩魏一同伐楚。战国晚期,韩国成了秦国和齐国之间战役的缓冲地,苟延残存;前265年,秦国大举进攻上党,上党不肯被秦占有,改降于赵,引发了

长平之战

。两场决议霸主形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,充沛体验到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窘境。最总算前230年,韩国戎行在百战百胜下,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七雄之一。

大事记

前403年:周命晋大夫韩虔、魏斯、赵籍为诸侯。

前400年:韩联同魏赵伐楚,至桑丘。郑围韩阳翟。

前394年:韩救鲁于齐。

前391年:秦伐韩宜阳,取六邑。

前385年:韩伐郑,取阳城;伐宋,执宋公。

前380年:齐伐燕,取桑丘。韩联同魏、赵伐齐,至桑丘。

前378年:韩联同魏、赵伐齐,至灵丘。

前376年:韩联同魏、赵三家废晋静公,分其地。

前375年:韩灭郑,徒都新郑。

前366年:秦败韩师、魏师于洛阳。

前362年:魏败韩师、赵师于浍。

前358年:秦败韩师于西山。

前353年:韩伐东周,取陵观、廪丘。

前351年: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。

前341年:韩被魏伐。齐救韩,马陵之战。